新闻资讯
汉语言文学自考练习,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 内容极其丰富。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相关的名词解释。
1.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其本质上一种音乐的分类,由音乐而得名。“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十五个地方音乐演奏乐歌。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容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多颂美,小雅多怨刺。有诗一百零五首;“颂”是用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2.《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作者不详,司马迁认为是鲁人左丘明。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记载了255年的历史。此外还附录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左传》详细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诸方面的活动,真实描写了当时从天子衰微、诸侯争霸到诸侯衰落、大夫专权的重大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3.《战国策》——一部战国时期史料汇编,其作者并非一人。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得文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记载了自战国初年至秦灭六国前二百四十年间的部分历史。书中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行,映现着当时政治,外交上重大事件和纷纭复杂的历史。其思想内容主要是重士尚利,重权借。此书在文学上有较高成就: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叙事说理气势奔放、语言流畅,对后世散文、辞赋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前人称其为“辨丽横肆,亦文辞之最。”
4.诸子散文——战国诸子百家的散文。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权威不复存在,多个政治中心并存使得不同学说得以自由发展。于是,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诸子百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个性鲜明,针贬时弊,推动了各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代表作品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以及纵横家的《战国策》等。其中以《庄子》的文学性最高。而《荀子》《韩非子》在体式和技巧上则达到了成熟。诸子散文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由语录体,如《论语》逐渐演变为像《韩非子》一类的论说文。由集体记录发展为个人记录,体式与手法都日益完善。
5.百家争鸣——春秋末期,由于士的阶层的兴起,这些人致力于各种理论学说的创造,产生了具有不同思想、学术倾向的诸子百家,由于战国时期,宽松的文化环境,使得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其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6.浩然之气——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主张“吾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成,“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
5.逍遥游——《庄子》里的第一篇文章,“逍遥游”指不借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束缚的遨游。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无所待而游于无穷”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庄子认为人在世间生活,受到社会的各种束缚,自身的限制等诸多因素,为了实现人生自由,就必须使自己从世俗的价值标准、外在功利和一己小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精神上和宇宙和谐交融,达到天地共生,万物和一的境界。逍遥游是心灵的遨游,但并非随心所欲的主观冥想,是独具特色的体道方式。后世也把它作为人生的一种境界。
6.楚辞——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诗歌多用“兮”字咏叹。
7.九歌——本是古代的一首乐歌名,据《山海经》记载,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屈原的《九歌》是他在流放江南时创作,沿用了古《九歌》的名称,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而成的祭歌。包括《东太皇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诗歌形式上,保持着原始歌、舞、乐三者合一的痕迹。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原始的、大胆开放的爱情因素。借助于人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表现了屈原的理想和要求。
8.散体大赋——汉代辞赋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从战国时期纵横学说发展而来,其文风与先秦诸子有很大联系。大多数是空有讽刺之名,而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不仅在形式上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而且都是假设三、两人,让他们互相攻驳辨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一方获胜。其代表作品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
9.互见法——《史记》中描写人物的一种方法,为了不伤害人物的统一性,而同时又能忠实于史实,司马迁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使得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这就是所谓的“互见法”。 10.《古诗十九首》——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昭明文选》,南朝萧统编这部书时,将东汉末年一些无名氏作家的作品十九首选编在一起,称为《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篇反映了当时下层文人彷徨失意、感时伤世的苦闷,充斥着一股忧郁感伤的情调。《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很高,叙事、写景、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标志着古代诗歌发展的新阶段。
汉语言文学自考真题练习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需要学习和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这4门专业课。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下关于汉语言文学自考相关真题吧!
单选题
1.【题干】小说《阿Q正传》中的故事发生在( )。
【选项】
A.土地革命时期的刘家峧
B.1930年代的上虞白马湖
C.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
D.1920年代的湘西农村
【答案】C
【解析】小说《阿Q正传》中的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未庄是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缩影,精神胜利法的性格与思想是中国人封建专制压抑下国民劣根性的体现,也是人类在艰难的生存困难中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战胜环境时的普遍性精神特质。阿Q糊里糊涂被枪毙的命运结局,深刻表现了中国贫苦农民在所谓的“革命”中充当牺牲品的可怜命运,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A项指的是《小二和结婚》,B项指的是《白马湖之冬》,C项指的是《萧萧》。
【考点】精读——小说——《阿Q正传》
2.【题干】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在结尾处写了“一声二声清脆的歌音,带着哀调”以及夜空的暗淡,主要隐喻的是( )。
【选项】
A.人物心境的黯淡
B.对专制制度的控诉
C.故乡的破败凋零
D.失去爱情的苦闷
【答案】A
【解析】《春风沉醉的晚上》最早表现知识分子(“我”)和产业工人(陈二妹)具有共同命运的小说。景物描写阴暗色彩,蕴藏着知识分子不能把握前途的无限哀愁。简略的勾勒了上海贫富悬殊巨大、人情冷漠的世界,反衬女主人公热情的可贵。小说结尾处对天空的描写,与人物黯淡的心境非常吻合。所以,在结尾处写了“一声二声清脆的歌音,带着哀调”以及夜空的暗淡,主要隐喻的是人物心境的黯淡。
【考点】精读——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
3.【题干】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写到战事临近时,教育局长、潘先生等都到红房子去避难。其原因是( )。
【选项】
A.红房子是红十字会的,是接收敌战双方伤员的场所
B.红房子是防空洞,属于战时避难所
C.红房子是政府机关,敌战双方都不会打
D.红房子是洋人的,敌战双方都不敢打
【答案】D
【解析】根据原文可知。
【考点】精读——小说——《潘先生在难中》
4.【题干】小说《春蚕》中,老通宝“仇恨小轮船”的原因是( )。
【选项】
A.家里为了购买小轮船,欠了三百多块钱的债
B.家里购买小轮船后,阿多变得懒惰了
C.有了小轮船一类的东西,田里生出来的东西越来越不值钱
D.小轮船一类的东西,会冲克他家的蚕“宝宝”
【答案】C
【解析】根据原文可知。
【考点】精读——小说——《春蚕》
5.【题干】小说《菉竹山房》中,二姑姑“红颜时代”做过的事情是( )。
【选项】
A.抱着灵牌成亲
B.修葺邀月庐
C.雨夜窥房
D.和兰花一起拜福公公
【答案】A
【解析】BCD项是二姑姑老迈时所做的事。
【考点】精读——小说——《菉竹山房》
6.【题干】小说《断魂枪》中,沙子龙把镳局改成客栈的原因是( )。
【选项】
A.他在比武中失败
B.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盛行
C.大徒弟王三胜的离去
D.响应革命党的提倡
【答案】B
【解析】根据原文“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可知,选择B项。
【考点】精读——小说——《断魂枪》
7.【题干】小说《小二黑结婚》中,金旺兄弟最终的结局是( )。
【选项】
A.蹲在捕房等待主人来救
B.当选武委会主任和村政委员
C.学会了射击,配合子弟兵作战
D.判了十五年徒刑
【答案】D
【解析】根据原文“区上根据这些罪状把他两人送到县里,县里把罪状一一证实后,除叫他们赔偿大家损失外,又判了十五年徒刑。”可知,选择D项。
【考点】精读——小说——《小二黑结婚》
8.【题干】小说《金锁记》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三十年前的月亮”,这为作品营造的氛围是( )。
【选项】
A.苍凉
B.热烈
C.静谧
D.温馨
【答案】A
【解析】开篇结尾引出月亮,运用充满象征意味的意象,给小说涂上一层苍凉的色调,把读者对曹七巧悲剧命运的思考带向更为深远的人生喟叹。
【考点】精读——小说——《金锁记》
9.【题干】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平庸懦弱、多愁善感,为爱完全放弃自我的人物形象是( )。
【选项】
A.阿毛
B.莎菲
C.苇弟
D.凌吉士
【答案】C
【解析】苇弟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恋爱至上主义者,他性格温柔,真挚,多情,但是软弱,缺乏男子气概,因此在莎菲心目中值得同情却不值得爱。他没有积极的人生思想,也缺乏莎菲一样的叛逆精神。凌吉士则是一个极端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他是一个徒具美的躯壳而灵魂极为丑恶的人,为人俗不可耐,生活的目标只有金钱和女人。追求于莎菲的仅是肉欲,给予莎菲的仅是官能上的满足。
【考点】泛读——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
10.【题干】小说《子夜》中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性格特征是( )。
【选项】
A.藐视小商贩的胸无大志,想和洋人合作发横财
B.善于寻找发展的机遇,表现出浓厚的侠义情怀
C.有发展民族工业的远大理想,行事果断凶狠
D.懦弱无能,在家族势力的庇护下勉强维持企业的生存
【答案】C
【解析】吴荪甫:20世纪30年中国民族资本家。他是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他的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腕人物。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
【考点】泛读——小说——《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