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明朝皇后出身低微?明朝的皇后为什么这么好
对明朝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封建社会礼法严苛,等级森严,最为讲究尊卑贵贱,这使得男女婚配最为看重门当户对,家世背景乃是第一位的,其他诸如外貌才华什么的,都得往后排。
普通人家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皇宫内院之中,历朝历代能入宫为妃的,几乎都是官宦人家的小姐,至于要成为母仪天下的六宫之主就对家室的要求更高了。
所以皇后大都出身于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家族。
但纵观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一个朝代颇为“特立独行”,几乎所有的皇后都是出身于平民。
这个王朝就是明朝
明朝那些出身于平民的皇后
有些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纯属杜撰,那我们就来随便举几个例子: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我们最为熟悉,人称“大脚马皇后”,乃是红巾军郭子兴的义女,郭子兴当时虽有个元帅之名,实则小打小闹,不成气候,这个出身算不上高贵吧!
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胡氏乃是低级军官家庭出身,其父“父凭女贵”也才官至三品,不值一提,胡氏逝世后,宣宗又立孙氏为后,这次就更“离谱”了。
孙氏的父亲只是一名刀笔小吏,连品级都没有;当然,最出名的非正德皇帝莫属,正德皇帝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至今还是大荧幕的“常客”。
再比如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也是平民出身,其他几朝的皇后情况也都相差不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当然,有些杠精会跳出来说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可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女儿,这你咋不说呢?请注意,徐氏嫁给朱棣时,朱棣还是亲王之身,若不是他发动了“靖难之役”,徐氏是不可能成为皇后的。
那明朝皇后为何大都出身于平民呢?
这其实源于朱元璋的一道诏令,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登基后即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他在其中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而朱元璋之所以会定下如此特殊的规矩是为了防止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
自古以来“外戚干政”就是王朝由盛转衰甚至灭亡的重要原因:唐朝由盛转衰始于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就是因为外戚杨国忠干政所引起的;西汉外戚王莽更是改朝换代,建立新朝!
其他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
而历朝历代为了避免出现新皇初立,母强子弱,外戚干政的情况也是“各出奇招”,最狠的当属“立子杀母”,据《汉书》记载:汉武帝立子刘弗陵而杀掉勾戈夫人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
纵观历朝历代虽都有避免外戚干政的方法,但外戚为祸仍然屡禁不止,唯有明朝在二百七十六年的国祚中,从未发生过外戚干政的情况,原因就是朱元璋从根源上断绝了外戚做大的可能!
那明朝如此选后是否太过草率?
恰恰相反,明朝虽规定皇后需出身于平民,但对于选后的标准却是一点也不含糊,明朝选后共有四轮,首先进行“全国海选”。
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品行端庄的适龄少女带回京师,这些少女入宫后还要进行三轮考核,从外貌到体态再到嗓音等逐一筛选,标准高到令人发指!
试想一下,举全国之力只能选出一个皇后,纵然这个皇后出身平民,却也是不逊色于官宦人家的小姐,甚至犹有胜之,官宦人家的小姐虽出身尊贵,却是选择余地极小,哪能比得上全国范围内选出来的“佼佼者”呢!
小结:
其实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大明王朝最为“特立独行”,称得上历朝历代中最为“硬核”的王朝,明朝十六帝虽然也出过一些昏庸无能之辈。
但无论皇帝多么不成器,整个国家都极有骨气,纵观整个大明王朝,从不和亲、从不议和,面对外敌从不屈服,就在明朝“日落西山”之际都能击败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
这样的王朝怎能让人不爱,也难怪明朝灭亡那么多年后,清朝仍有大批仁人志士念念不忘“反清复明”!
而这一切都源于朱元璋这个历史上出身最“低贱”的皇帝,他出身穷苦,所以深知百姓疾苦,他出身穷苦,所以爱护百姓,他出身穷苦,所以有了“皇后需出身平民”这一规定!
参考资料:《明史·后妃传》《汉书
明朝皇位继承法?明朝继承制度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明朝皇帝是2000多年封建历史上最奇葩的一届,而正德皇帝又是明朝奇葩皇帝的代表。他的一生放飞自我,把一众老朽的大臣们逗得一愣一愣的却又无可奈何,用现代的话说,正德就是一个十足的逗比。1、奇葩过往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明朝第9位皇帝(不含朱允炆),明孝宗朱佑樘唯一的成年儿子,从小备受溺爱,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个性,他有哪些奇葩之举呢?紫禁城太压抑,他不喜欢住:朱厚照是一个喜欢放飞自己的青年,紫禁城则是庄严的象征,在紫禁城里,有一整套宫廷礼仪,还有内阁的白胡子老爷爷们对自己指指点点,所以说朱厚照天生与紫禁城八字不合。于是他抛弃了紫禁城,建了自己的别居,名曰“豹房”,从正德二年一直到驾崩,他大部分时期都在豹房里。豹房里都是他的心腹太监,他在这里才是真正的皇帝。
而且豹房里养着狮虎等猛兽供其玩乐,还有大太监刘瑾搜罗的美女无数。有着一颗在战场上飞扬的心:朱厚照极爱军事,从小他就有一颗上战场的心,但是太子的身份把他束缚住了。登基之后,他决定突破这个阻碍,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在豹房里,他和心腹爱将们一遍遍做沙盘推演,幻想着上阵杀敌。后来不满足于此,他封自己为镇国公,为自己在宣府(与蒙古前线)建了一座镇国公府,后来把主阵地从豹房迁到镇国公府,因为这边离前线近,一旦有战事他可以随时上阵杀敌!终于让他等到了机会,公元1517年,蒙古小王子进攻应州,朱厚照亲自领兵杀敌,最终击退蒙古人,朱厚照甚至亲自斩杀了几个敌兵,史称应州大捷,看来在豹房的纸上谈兵还是有点作用的。爱玩的天性无处不在:宁王在南昌造反,朱厚照非常兴奋,准备御驾亲征,大军走到一半,朱厚照接到奏报,宁王之乱已经被不识抬举的王阳明平定了,大怒,因为这样他就师出无名了。
于是他下了一道圣旨,把宁王放了,等他到南昌之后亲自指挥大军攻城,再抓他一次!真的是把国家大事都当作玩的儿戏。因为爱玩丢掉了性命:”平定“宁王之后,朱厚照在江南玩得尽兴,在一堆白胡子老爷爷的催促下,终于准备回北京,在经过淮安的时候,看到江上有人在捕鱼,觉得挺好看的,于是乘小船也想尝试一下。皇帝出手,天下我有,果然上了一条大鱼,活蹦乱跳,却把朱厚照吓住了,脚下不稳跌入水中,自此染病,回到北京,几个月后病逝,此时他才31岁,结束了“丰富多彩”的一生。2、终生不育导致皇位外传不像他父亲朱佑樘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朱厚照身边从来都不缺女人,豹房内美女无数,但是肚子都不见动静,从现代角度来看,朱厚照应该是患有终生不育,朱厚照因为包皮过长导致不育,要给他做包皮切除手术
。因为朱厚照没有儿子,驾崩之后只能挑选宗室子弟继承皇位,这个幸运儿就是朱厚熜。朱厚熜是朱厚照的母亲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选定的,为什么朱厚照不指定继承人呢?朱厚照虽然没生出儿子,但是他年轻啊,他认为自己还有大把的时期,未来有可能生出儿子,所以就没有像宋仁宗提前过继宗室子弟培养。皇帝不说,大臣自然不敢提,谁要是提了就是在说你朱厚照现在生不出儿子,未来也生不出儿子,以朱厚照的秉性,绝对将这个家伙一撸到底。朱厚照的驾崩是个意外,等他意识到自己快不行的时候,就算他想要指定继承人,他能指定谁呢?自己没有培养,各地藩王平时都不来京城,朱厚照对他们也不甚了解,如何来制定继承人?所以未来的皇帝人选只能交给母后和朝臣去确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