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技术
文成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很难过?文成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文成公主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说起和亲,这是中原王朝与周边王国的一种外交手段,也就是中原会将宗室之女嫁给周边国家,以换取和平,这种手段一般都用在中原王朝比较弱小的时候,而中原王朝一旦强大,很少用和亲这种手段,当然也有些和亲是为了能够长期保持和平,文成公主入藏就是这种情况。
文成公主并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而只是宗室之女,文成公主的名字在史书中也没有记载,她的父亲是谁也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松赞干布能够迎娶文成公主,那也是费了很大的劲,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建立以奴隶制为主的王朝,作为一代明主,松赞干布大力引进先进的文化,从天竺引进了佛教,还统一度量衡,吐蕃国力强盛,但是松赞干布还是仰慕中原唐朝的文化。
或许是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所以非常的自信,而且他听说吐谷浑和突殿都迎娶了大唐的公主,他也产生了类似的想法,于是在贞观八年的时候,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希望与大唐和亲,这样吐蕃就可以加强与唐朝的往来,怎么说也是有姻亲关系的,这样可以获得更多政治、贸易方面的利益,但是松赞干布的运气不好,他面对的是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一听是在西部高寒的地方来的国家,因此严词拒绝了。
使者觉得没把事情办好,于是就回去报告松赞干布,说当时求亲的时候吐谷浑也在,可能是吐谷浑捣鬼,让大唐拒绝了我们。松赞干布也是年轻气盛,勃然大怒,于是就出兵攻打吐谷浑,先给大唐的小弟一点颜色看看,由于吐谷浑离大唐较远,而且松赞干布也是突然出兵,因此,吐谷浑被攻破并且被占领,顺带还攻打了党项等部。
首次出战的胜利,让松赞干布信心大增,认为自己还是可以跟大唐掰掰手腕,再加上唐太宗没有同意把公主嫁过来,于是在一番准备以后,出兵大唐的松洲。唐太宗一看,不给松赞干布一点颜色看看,他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于是唐太宗派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营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领步兵和骑兵五万来应对松赞干布的攻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先锋部队,主力由侯君集率领。
牛进达率领少量先锋部队,首先到达与吐蕃军营对阵的前线,并袭击吐蕃军营,虽然先锋部队人数不多,但个个是精英,斩获了一千多吐蕃士兵首级,实际上杀敌数更多,因为牛进达的先锋部队人数不多,以攻击杀敌为主,所以很多首级来不及带走,这表现出来唐军强大的战斗力。
虽然后侯君集率领大军主力到达,松赞干布一看唐军的气势,再加上被牛进达攻击所表现出战斗力的震慑,松赞干布非常害怕,于是萌生了退意,并且付诸行动,松赞干布率领吐蕃部队退出党项、白兰羌、吐谷浑等地,并派遣使者向大唐请罪,并再次表达了求亲的想法,这次唐太宗同意了。
松赞干布听说以后,非常的高兴,于是派遣其宰相禄东赞致礼,进献黄金五千两、以及其他珍宝数百作为聘礼来到大唐迎娶公主,唐太宗便把宗室之女封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现在著名的布达拉宫就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的,而且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很高,松赞干布封文成公主为吐蕃王后。
此后,松赞干布还派遣贵族到大唐学习先进的文化,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文成公主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时候25岁,但是两人共同生活了9年,松赞干布就去世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是没有孩子的,松赞干布的儿子死的也早,遂由孙芒松芒赞嗣位,大论禄东赞摄政。
此后,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31年,最后因为天花去世,那么文成公主为什么不回大唐呢?史书中并没有对文成公主不回大唐做推测,但是从当时的环境可以做出三点原因推测:
1、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是带有政治任务的,唐太宗虽然派遣部队打败了吐蕃,但是吐蕃在高原上,如果要征服非常的困难,只能通过震慑,然后在通过和亲教化,让吐蕃心悦诚服的臣服大唐,所以文成公主要把这个政治任务做完,如果松赞干布一死,文成公主就回大唐,那就显得对于这次和亲太敷衍了。
2、文成公主毕竟是嫁到吐蕃的,而且成了吐蕃的王后,一般和亲的公主很少能够回到中原,极个别的特殊案例除外,按照中原王朝的习俗,嫁出去的姑娘除非被休掉,是不能随便回来的。
3、文成公主嫁到吐蕃,9年以后已经物是人非了,而她在吐蕃,即使没有实权,但是地位却是一直很高的,而回到大唐,她只是一个宗室之女,可能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还不如待在吐蕃。
不管什么原因,文成公主为大唐和吐蕃的友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功绩也会被世人铭记
文成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情很繁重?文成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很难过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文成公主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上,有很多公主为了国家安宁做出了很大牺牲,文成公主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贞观15年,唐太宗为了维护唐朝与边疆地区的和平,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虽然文成公主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只是宗室之女,但文成公主嫁过去后,却受到了吐蕃人的热情相待,而且在吐蕃有着很高的地位。
松赞干布虽然是吐蕃人,却十分仰慕中原的文化,也很喜欢博学多才的女子,文成公主恰好是一位德才贤淑的女子,因此得到了松赞干布的无限恩宠。松赞干布斥巨资为文成公主修筑了布达拉宫,宫内共有1000间宫室,里面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至今都令世人叹为观止。自从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后,两国之间关系十分融洽,不仅有政治往来,贸易往来也十分频繁,松赞干布甚至还让吐蕃的贵族子弟来大唐读书。
只可惜,松赞干布英年早逝,松赞干布死后,他的儿子贡日贡赞也已去世,孙子尚又年幼,只留下文成公主孤身一人。松赞干布去世后,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的传说,有人说文成公主晚年生活凄惨,混得连婢女都不如;也有人说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的儿子,儿子死后她又嫁给了孙子。
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其实并没有你想象得那样惨。
首先,文成公主的晚年生活并不凄惨。文成公主早在松赞干布去世前,便与当地君臣、子民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关系,因此就算王宫内的人待她不好,吐蕃的上下臣民也不会答应。事实上,文成公主一直过着金尊玉贵的日子,直到去世前都没有吃过一点苦。文成公主晚年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在大昭寺还存有文成公主的金身像,受吐蕃子民世世代代供养,由此可见她在吐蕃人心中的地位。
其次,文成公主并没有嫁给亲儿孙。因为松赞干布死时,儿子早已去世,孙子尚且年幼,是不可能迎娶文成公主的,况且吐蕃地区并没有“父死子娶,子死孙娶”的习俗,这个习俗只存在于匈奴地区,因此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死后依旧保持单身。
第三,文成公主是吐蕃人民的“活女神”。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有一座文成公主庙,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每年来这里朝拜的藏民络绎不绝,可见文成公主对于吐蕃人民的影响力。就算是在如今,你若问藏民人民心中理想的妻子形象,他们大多数人都会说出文成公主的名字。
文成公主的名字,不仅深深地烙在了藏民同胞的心中,更印在了无数汉族同胞的脑海里,我想,无论时间怎样流逝,文成公主都是汉藏两族人民永远的骄傲。